金沙官网js80806|(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河南资产打造现代化新型国企
发稿时间:2022-06-08 14:57: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2020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国企改革典型案例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启动了“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专项活动,并陆续推出了一批典型案例。从5月25日起,我们将陆续选取集团系统内部标杆案例和部分外部案例进行宣传展示,供集团板块学习交流。希望各企业主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学习借鉴,解决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推动企业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一、河南资产基本情况

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资产”)成立于2017年8月,是经银保监会及河南省政府批准,受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由金沙官网js80806牵头联合7家股东组建而成。截至目前,公司总资产398亿元,管理资产规模79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15%,累计实现利税达30亿元,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连续取得中诚信、联合资信AAA信用评级,先后获得中国地方资产管理行业“创新发展践行奖”、“杰出组织管理能力建设奖”、“优秀案例奖”、“最佳项目奖”、“最佳案例奖”及中国基金业“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2019年,公司被列为省政府“国企改革对标交流对象企业”。2021年以来,公司市场化改革经验做法获得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国资委、金融局等多个单位,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等国家部委高度评价和宣传推介,新增入选全国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名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名单。

    二、河南资产改革经验概述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批复》(豫政文〔2017〕62号)“股权多元化、机制市场化”、“不设置行政级别,采用市场化方式独立运作”等要求,在坚守国企属性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公司全方位探索建立市场化机制。

一是公司治理规范有效。引入多元化股东,“三会一层”相互制衡、充分授权,坚持管资本为主,取消上下级行政审批,保证了经营层的高效决策。二是严格选人用人。确定“德才兼备、价值立身”的人才标准,坚守“股东方不派人、市场化选聘、人情关系不能进”,选聘了一批价值观认同、专业能力突出且能转化为生产力的人才,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强业绩导向激励约束。坚持“强业绩导向、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奖优罚劣”的考核原则,通过建立正、反双向激励约束机制,真刀真枪组织开展考核,最大限度激发了员工队伍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四是严控经营风险。坚持“风控第一”的风险文化,制定覆盖业务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流程,牢固建立“三道防线”,确保了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依靠党建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导员工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不断推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典型经验做法

(一)股权混合多元,公司治理规范制衡。按照“股权多元化”原则,公司由金沙官网js80806、国投公司、中原信托等8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其中金沙官网js80806持股40%。董事会构成向小股东倾斜,9名董事中,金沙官网js80806选派3人、提名董事长人选,其他小股东选派5人,内部职工董事1人,确保治理结构有效制衡。各股东坚持管资本,通过委派董事行使权力,对公司真授权、授真权,严格按照“三会一层”议事规则分类决策,取消上下级行政审批管控,不干预公司日常经营,充分保证公司自主经营、高效运行。

(二)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扭住市场化改革关键

一是全员不设行政级别。所有高管和员工一律辞去原有身份、脱离行政编制,全员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二是严格用人标准。坚持“股东方不派人、市场化选聘、人情关系不能进”,确立了“猎头推荐+背靠背了解+多轮面试+专家评审”的招聘程序,遵循一万小时定律,要求员工具备6年以上金融、投资、法律等一线经历,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律师、注会等资格证书。目前,公司硕士占比73%,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占50%以上。三是保持团队精干高效。突出业务导向,人员配置向一线倾斜,前台和中后台部门员工比例为7:3,前台“增人增任务”,中后台“增人不增薪”,员工互为AB角,一岗多责、一人多能。2021年人均管理资产8亿元,人均创造利税1500万元,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四是建立“业务+管理”双序列成长通道。对照国际投行标准,建立MD职级体系,职级对应任务和薪酬,职级越高、任务越重,人人背负业绩指标。每年末根据业绩和考核情况,调整个人职级,保持员工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累计已有35人次升级、25人次降级。

(三)强业绩导向激励约束,夯实市场化改革核心

一是职级越高、任务越重。建立了重实绩、重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初董事会向公司下达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费用等指标,公司内部按照高管、团队、个人职级层层分解,人人都有考核指标。公司强调“将军是拼出来的”,每年下达的指标都具有一定挑战性,使员工始终保持适度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二是建立正反双向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正向激励让员工主动“踩油门”加速前进,反向约束让员工及时“踩刹车”规避风险。正向激励方面,不同于一些新创企业无论是否盈利,都要参照同业标准定编、定员、定工资总额的做法,公司坚持“企业有利润,股东有回报,员工才有激励”,每年按照“既保持较高人才吸引力,又低于行业平均提取比例”的原则,从公司利润总额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薪酬总额,并将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占比、资产质量、偿付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标作为薪酬考核系数,既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也有效牵引公司聚焦主业、稳健发展。公司实行“低工资、高绩效”薪酬结构,允许“员工薪酬高过董事长”,业绩超额完成就有超额浮动薪酬;业绩完成不好,不仅没有浮动薪酬,还要降职降级降工资。2021年,员工薪酬最高与最低相差达15倍。反向约束方面,为防控投资风险,推动全员“既负赢又负亏”,人人计提浮动薪酬的30%—50%作为风险抵押金,延期三年支付。建立严格的出险倒扣机制,业务一旦出险,全体高管和项目团队即按风险敞口金额的3%倒扣个人薪酬,职务越高,倒扣越多,已累计25人次被执行倒扣。

三是真刀真枪进行考核。严格依据考核结果调整职级和薪酬。成立以来,累计有35人次升级,25人次降级。中层干部选拔实行公开竞聘,鼓励优秀员工“能人举手”,新设部门人员实行双向选择,支持员工“用脚投票”。严格按规定撤并和免职业绩不好的部门及其负责人,成立以来已有3个部门总经理因未完成任务被免职,2个部门被撤并,2个业务总监、5个部门总经理竞聘成功,真正实现“职务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构能设能撤”。

(四)严控经营风险,筑牢市场化改革保障

一是树牢“风控第一”的风险文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底线思维”的风控理念,在项目投资中坚决做到不唯上、不从众、不侥幸、不掩盖,尊重事实、尊重规律,理性决策,努力做到零风险、零容忍。强调“风控话语权高于董事长”,董事长有一票否决权,但没有一票赞成权。对公司高管推荐的项目,员工认为存在风险的,可以予以否决。坚持以专业立身、按制度办事,确立了“偏离主业不能做、人情投资不能做、对象不明不能做、对外担保不能做、研究不透不能做”的风控“五不做”原则,研究提出“40个不投”负面清单,划清业务“底线”、亮明风险“红线”,使识别风险和管控风险成为全员的行动自觉。

二是实施全方位、全链条风险管理。引入国际咨询机构,针对不同业务类型制定操作清单14张,做到了对各类风险点的深查细纠、清单管理、流程操作。建立完善投资决策链条,严格按照“项目团队研究→风险合规部审核→项目沟通会讨论完善→投委会研究决策”的决策链条,层层负责、集体决策,逐级递进把控风险。项目投放前,要求高管必须与被投资项目实际控制人或核心高管见面座谈,深入了解企业潜在风险;项目投放后,安排独立于业务部门的专职审计和投后管理人员,对项目不定期开展投后“飞行检查”,严防道德风险,及时发现经营风险。

(五)全面抓好企业党建,把稳改革发展方向

公司坚持把“两个一以贯之”作为国企改革重要原则,把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前置研究,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坚持“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每周开展“三个一”(即一堂党课学习、一场业务培训、一次行政例会)活动,定期集中组织红色教育,常态推进廉洁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全员务虚会、高管与员工谈心谈话,集体讨论制定《河南资产共识》,引导员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紧紧围绕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集中精力聚焦主业、服务实体、化解风险,最终实现长久稳健发展。

市场化机制有效激发了公司的动力活力,增强了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性和有效性。5年来,公司围绕“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国企改革、助推产业转型”三大使命,运用不良收处、债务重组、破产重整、投资投行等综合金融服务手段,实施了一批重大风险化解和产业转型项目,先后帮助20多家金融机构处置780亿不良资产,参与全省农信社、城商行改革重组,实施9个国企共330亿元债转股投资,帮助11家上市公司纾困解难、18个问题楼盘和破产企业重整重生,投资推动46家半导体公司做优做强,帮助地方政府产业招商和转型升级,为全省金融风险化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Baidu
sogou